• 首页
  • 粮食
  • 蔬菜
  • 果品
  • 水产
  • 酒水
  • 饮料
  • 茶叶
  • 畜禽
  • 食用油
  • 资讯
logo
  •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七夕小知识:为何流行吃“巧果”?

2023-08-22 07:58: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 上官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穿针乞巧、储七夕水等习俗,都体现了一种“中国式浪漫”。

包括七夕在内的岁时节日,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色彩。近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对七夕的由来和种种习俗进行了解读。他表示,七夕的美食有巧果及一些时令水果,七夕观星则是远古时期星辰崇拜的遗俗。


(资料图)

七夕源自天象崇拜?

关于七夕的起源,主要有自然天象崇拜、时间数字崇拜等说法。

实际上,七夕主要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人们慢慢地将织女星与牵牛星人格化,并结合男耕女织的生产实践,创造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后来,七夕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丰富习俗和内涵的节日。

“牛郎织女”的传说何时出现?

“牛郎织女”的传说起源很早,在战国末期已具雏形。汉代,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已经极为成熟,相关的节俗也开始流行。

这一传说流行于汉代,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土壤。汉代的爱情与婚姻已经要受到家族和社会的制约,它在汉代的世俗演化,使其更贴近汉代普通人的生活现实,所以也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对象。

七夕为何被称作中国的“情人节”?

将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主要是当代的一种文化重构。

当然,传统的七夕本身就蕴含着爱情的元素,牛郎织女的传说歌颂了爱情的坚贞不渝,所以将其称作中国的“情人节”也有一定的道理。对此,一些学者已经做了论证。

但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七夕的节俗比较丰富,以西方情人节的框架来看,将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较为勉强,乞巧节、女儿节的相关习俗容易被边缘化。

七夕何时正式成为节日?

将七夕正式作为节日是在汉代。汉代是七夕由古代历法的天文点向岁时节俗转变的时期,后世的一些节俗基本在汉魏之际就已形成。

如晋人葛洪整理的《西京杂记》记述,汉宫“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此外,“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就描绘了当时乞巧等习俗已经开始流行。

为何又叫“乞巧节”?

七夕节还有许多专名,有的是根据节日所在历法中的位置命名,如七月七、七夕;有根据节日活动主体命名的,如女儿节;有根据节日的活动内容命名的,如乞巧节、巧夕。

乞巧节主要源于古时女子向织女“乞巧”的习俗,在甘肃陇南地区西和县,至今仍保留着仪式完整、被誉为活化石的七夕乞巧民俗。

古代如何“乞巧”?

古时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七夕斗巧,判定斗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穿针乞巧,即女子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喜蛛应巧是指捉蜘蛛放于小盒中,至天明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

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明清两代很盛行。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或河水与井水混合在一起。

此外,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取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下的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即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便是“得巧”。

七夕美食有哪些?

七夕的节令食品有巧果、酥糖、瓜果等。

其实历朝历代的七夕节令食品都有所不同,汉代食糜,“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糜为珍”。晋代则是吃汤饼,“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糜为珍。今北人唯设汤饼。”

宋朝时七夕节的节日气氛达到顶峰,节日食品也较为丰富,有煎饼、果食等等。据记载,“又以油麹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百端,如捺香方胜之类。”。精致的“果食”就是巧果一种早期的形态,后世的巧果逐渐演变成多种花色糕点。

为何要吃桂圆、花生等食物?

七夕来临之际,人们吃的水果主要是一些时令瓜果,如在乞巧时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有些地方还有食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的习俗,含有求子生子的寓意。七夕时某些地方有拜床母、种生求子的习俗,也是此类寓意。

古代过七夕如何送上祝福?

最早,人们正是通过观察星宿而产生了浪漫的想象,创造出“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观星实际上是远古时期星辰崇拜的遗俗。

七夕是“女儿节”,年轻女子们会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相互之间还会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赠送,表达希望对方心灵手巧的祝福。(完)

关键词:

    为您推荐

  • 商务部:上周食用农产品价格上涨4.3% 猪肉批发价涨9.7%

    资讯2021-10-27
  • 商务部:上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 煤炭继续领涨

    资讯2021-10-27
  • 美术作品中的党史 | 第61集《1978年11月24日·小岗》

    资讯2021-10-27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4868.8万剂次

    资讯2021-10-27
  • 草原都市呼和浩特战疫记:民众做好防控,生活未受冲击

    资讯2021-10-27
  • 恭城:做大做强地理标志产品,“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资讯2021-10-27
  • 安徽:5年来追回外逃人员183人

    资讯2021-10-27
  • 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开幕

    资讯2021-10-27
  • 甘肃兰州统一安排中小学线上教学 各学校“停课不停学”

    资讯2021-10-27
  • 内蒙古包头发生多车连撞事故 已致5死11伤

    资讯2021-10-27
  • 商务部:上周猪肉消费明显回升 零售价格止跌上扬

    资讯2021-10-27
  • 全方位提高供给质量 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讯2021-10-27
  • 坚持“六大保障” 构建超大城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

    资讯2021-10-27
  • 17部门联合发文 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提质扩容增效

    资讯2021-10-27
  • 俄卡马河畔切尔尼市一住宅楼天然气爆炸 5人伤亡

    资讯2021-10-27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与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资讯2021-10-27
  • 网易云课堂引进亚马逊AWS近百门IT类课程 向社会免费开放

    资讯2021-10-27
  • 冰雪之约 中国之邀|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我们准备好了!

    粮食2021-10-27
  • 第38届和第39届东盟峰会在文莱开幕

    粮食2021-10-27
  • 高德车道级导航正式发布 覆盖全国超120个城市高速和快速路

    粮食2021-10-27

果品

  • 吃一颗杨梅等于吃10条虫子? 专家提醒:这些说法对不对?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奖牌“同心”正式发布
  • 冬奥故事会丨一图了解冬奥会历届奖牌
  • 同心筑梦向未来——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
  • 外交部:美国针对亚裔仇恨犯罪数字令人痛心

蔬菜

  • 说好“一梯一户”却成了“两梯两户”,买方能否解除合同?
  • 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助力中国东盟经贸发展迎新机遇
  • 9被告人犯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刑罚
  • 玉渊谭天丨中美再通话,“建设性”很重要
  • 环球时报社评:中美经贸需要建设性对话
  • 俄媒:莫斯科扩大新冠感染新疗法试点范围
  • 冰雪之约 中国之邀 | 追赶的勇气
  • 中国第20批赴黎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完成“VA-2”道路排水系统修缮任务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举办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图片展
  • 美专家认为三大原因导致美国供应链危机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